恰逢硬盘不够用,原本已商量好了一个转转的卖家,但是最后犹豫了,因为之前先买一个250G的重装一下系统,因为此前WIN10频繁死机,但是谁知不知何时起,貌似,自己好了,哈哈。所以重装系统就显得太过麻烦,并且数据量太大。
第二个原因当然是,数据无价嘛,五年质保不香嘛,贵不了多少钱。
第三个原因是,250G做系统当然好,但是几乎所有的250G相比500G,都是阉割版(可不只是容量的区别)。的确500G是性价比最高的。
进入正题:
三星970EVO和980如何选择,
两个最大的区别无非是,一个是DRAM(970EVO),另一个是HMB,也就是无DRAM(980)。
Controller Memory Buffer(CMB)
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,DRAM)
每块SSD上,不管是SATA还是PCIE口的,都会有一定量的DRAM来做数据缓存。
SSD控制器上有个DMA模块,在收到指针之后,DMA模块会主动读取host主存,此时host CPU可以做其他事情。
但是如果CPU将整条指令而不是指针直接写到SSD端的DRAM的话,并不耗费太多资源,此时能够节省一次PCIE往返及一次SSD控制器内部的中断处理。于是,人们就想将SSD控制器上的一小段DRAM空间映射到host物理地址空间从而可以让驱动直接写指令进去,甚至写一些数据进去也是可以的。这块被映射到host物理地址空间的DRAM空间便被称为CMB了。CMB对NNMe Over Fabric场景下非常有用,因为节省了一趟往返,如果外部网络时延较大的话,每笔IO都节省了一次往返,每秒便能增加不少IOPS。
Host Memory Buffer(HMB)
有些SSD产品为了节省成本,板载DRAM很小,或者根本没有。通俗的来讲,其实就是没有缓存,使用部分内存来当缓存。就像有些显卡没有板载显存一样。但是并不表示它们不需要DRAM。它们的DRAM可以与host端的主存共享,也就是分配一块主存用作其DRAM,这些外部设备控制器可以通过PCIE接口访问host端的DRAM。共享显存的模式下,系统bios会直接分割出一块连续的DRAM给显卡使用,此时,host端OS根本看不到这块空间,BIOS会配置系统IO桥上的地址路由表以及地址范围寄存器,从而实现不同访存请求的路由。
从原理上来讲,当主机突然掉电之后,host端的这块RAM中数据就会丢失。重启之后,SSD需要从Flash Page中保存的元数据重构出这张大表,再次写入host端的ram。只不过,这个动作只有OS启动之后,NVMe驱动加载之后,才能执行,因为每次启动NVMe分配的这块RAM对应物理地址可能都不同。这会产生一个问题,如果用该SSD当做启动盘的话,重启之后bios阶段是无法给SSD分配host内存的,即便分配了,OS也不会认,除非改OS的内存管理部分。OS启动后再后台继续重构FTL表。
然而,全新的SSD上加入了全新的HMB技术,HMB“黑曼巴”能够将固态硬盘的FTL闪存映射层存储到电脑的主内存(DRAM)当中,从而提升数据处理效率。这种透过PCIE总线的跨部件内存调用,需要操作系统与固态硬盘的共同支持。对于固态硬盘来说,仅有最新的M.2 NVMe型号才有机会获得支援。在Windows 10中M.2 NVMe固态硬盘的速度将得到大幅提升,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后者能够支持最新NVMe协议中被戏称为“黑曼巴”的HMB(Host Memory Buffer)功能。
综上所述,区别在于
970EVO:
自带DRAM,非常稳定,没得问题。两款价格是差不多的,要稳定当然选它。
980:
三星的980带有TurboWrite 2.0,这意味着它具有海量的动态SLC缓冲区,比970 Evo和970 Evo Plus上的缓存大。主控里也有一些缓存,可以放映射表,但很少,大部分映射表可以放在闪存中的模拟SLC里,理论上肯定比不了带缓存的固态,由于它在内存里来回调用,增加了延迟,也少量占用主机内存。然而一般感知上并不明显,但是如果是生产力计算机内存吃光会影响。主要还是性价比高(因为价格一定会降)。
为了使SSD保持凉爽,三星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些散热解决方案。驱动器背面的散热器标签可改善散热效果,以帮助抵抗多余的热量;如果需要,Dynamic Thermal Guard技术可激活节流功能。980还支持活动状态电源管理(ASPM),自主电源状态转换(APST)和L1.2超低功耗模式,以调节总体功耗。该控制器还带有镀镍层,该公司称该镀层将其工作温度降低了5摄氏度。也就是说,笔记本用的话,还是很舒服的。
当然,有钱的兄弟可以直接入手最贵的,就没这么多争议了。我当然是买一波980了,主要是因为970EVO没货,而且想体验一下。毕竟,没用过的话,说再多都是扯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