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数据通信方式
按照数据传输方向,可以分为三种:
- 单工通信,即信息只能单向传送,如无线电广播、有线电视等。
- 半双工通信,即双方可交替发送和接收信息,但不能够同时接收和发送,如对讲机。
- 全双工通信,即可以同时双向信息传送,如现代电话通信。
按同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:
1、异步传输
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,字符间要插入诸如“起始位”、“终止位”的同步信息,而且通常还需要加入“校验信息”, 适合长距离传输。

2、同步传输
即顺序地连续传输,通常是在传输前进行同步,然后在传输时双方以同一频率工作,以数据块为传输单位的数据传输方式。每个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都要附加一串同步字符SYNC,一般还要附加一个校验序列,以便对数据块进行差错控制。
这种通信方式通常用于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,如磁盘访问。
二、交换方式
通信网络中通常有许多中间结点,因此信息在传输时需要经过许多中间结点,这些交换结点转发信息的方式就是交换方式。
常用的交换方式有:
- 电路交换
- 报文交换
- 报文分组交换(分组交换)
1、电路交换
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的交换方式,它为一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装置(站)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通道。
公用电话网使用的就是电路交换方式。
电路交换的通信包括三个阶段:
- 电路建立
- 数据传输
- 电路拆除

电路交换特点:
- 建立连接需要等待较长时间
- 建立连接后线路是专用的,无其他用户干扰
- 适合传输大量数据
2、报文交换
结点把要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–报文,该报文中含有目标结点的地址,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一站一站地向前传送。
- 报文交换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技术。
- 报文交换等待时延长,不适合交互式通信。
- 报文交换统一线路是共享的,利用率高。

3、分组交换
分组交换技术严格限制数据块的大小,把大报文切分成更小的数据单位,加上分组编号和源地址、目标地址等控制信息首部,构成了分组(packet),现代网络绝大多数采用分组交换技术。
根据内部机制的不同,分组交换技术又分为:
- 数据报
- 虚电路
(1)数据报
类似于报文交换,每个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,到达目标地址后按分组编号排序组合。
数据报方式的特点:
- 多分组的报文中,交换机尚未接收完第二个分组,已经收到的第一个分组就可以转发出去,减小了延迟,提高了吞吐量。
- 资源利用率高。
- 发送分组前不需要建立连接。
- 分组在各交换机进行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。会造成一定的时延。
- 每个分组都独立处理,转发的路径可能不同,因此不一定按序到达接收方。
- 具有冗余路径,对故障适应力强。
(2)虚电路
虚电路方式要求在发送数据之前,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虚连接。所以,虚电路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。
在两个节点或应用进程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或虚电路后,就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依次发送分组,接收端收到分组的顺序与发送端的发送顺序一致,因此接受端无须对分组重新进行排序。
在建立连接阶段,需要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的每个交换机上建立“连接状态”,连接状态由连接经过的每个交换机中的”VC表”记录组成。

4、信元交换
信元交换是异步传输模式(ATM)采用的交换方式。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,它是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的。
ATM网络中与众不同的是,分组长度是固定的,称为信元(cell)。信元长度为53字节,5字节的首部,48字节的有效载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