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磁带存储器
磁带是一种顺序存取的设备。
特点:存储容量大,价格便宜。适合数据的备份存储。
二、磁盘存储器


三、RAID(独立磁盘冗余阵列)
把多个相对便宜的磁盘组合起来,成为一个磁盘组,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,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整个磁盘系统效能。
- 利用多磁盘来提高数据传输率;
- 通过数据冗余与校验实现可靠性。
RAID应用的主要技术:分块技术、交叉技术和重聚技术。
1、RAID 0级(无冗余和无校验的数据分块)
RAID 0原理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,数据请求被多个磁盘并行执行,每个磁盘执行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,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。

- 优点:具有最高的I/O性能和最高的磁盘空间利用率,易管理。
- 缺点:不提供数据冗余,一旦数据损坏,损坏的数据将无法得到恢复。
RAID 0特别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,对数据安全要求低的领域,如图形工作站等。对于个人用户,也是提高硬盘存储性能的绝佳选择。
2、RAID 1级(磁盘镜像阵列)
由磁盘对组成,每个工作盘都有其对应的镜像盘,上面保存着与工作盘完全相同的数据拷贝,具有最高的安全性,但磁盘空间利用率只有50%。RAID 1主要用于存放系统软件、数据及其他重要文件。

3、RAID 2级(采用纠错海明码的磁盘阵列)
RAID 2采用海明码纠错技术,用户增加校验盘来提供纠错和验错功能,磁盘驱动器组中的第1个、第2个、第4个……第2n个磁盘驱动器是专门的校验盘,用于校验和纠错,其余的用于存放数据。
RAID2最少要三台磁盘驱动器方能运作。

4、RAID 3级(采用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)
RAID 3把数据分成多个“块”,按照奇偶校验算法存放在N+1个硬盘上,实际数据占用的有效空间为N个硬盘的空间总和,第N+1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。
当N+1个硬盘中的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,从其他N个硬盘中可以恢复原始数据。所以RAID 3,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。RAID 3比较适合大文件类型且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,如视频编辑、硬盘播放机和大型数据库等。

5、RAID 4级 (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)
RAID4和RAID3很像,不同的是,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(一个数据块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集合,比如一个文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块。一个数据块存储在一个磁盘上),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,每次是一个盘。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,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,这时奇偶校验盘成为写操作的瓶颈。

6、RAID 5级(无独立校验盘的奇偶校验码磁盘阵列)
RAID 5把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,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。
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损坏后,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。
RAID 5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:(N-1)/N

RAID 4和RAID 5使用了独立存取技术,阵列中每一个磁盘都相互独立地操作,所以I/O请求可以并行处理。该技术非常适合于I/O请求率高的应用,不太适用于要求高数据传输率的应用。
例:假如有3块容量是80G的硬盘做RAID 5阵列,则这个RAID 5的容量是(160G);而如果有2块80G的盘和1块 40G的盘,此时RAID 5的容量是(80G)。
7、RAID 6级(具有独立的数据硬盘与两个独立的分布式校验方案)
RAID6技术是在RAID 5基础上,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RAID方式,是一种扩展RAID 5等级。
与RAID 5的不同之处:除了每个硬盘上都有同级数据XOR校验区外,还有一个针对每个数据块的XOR校验区。 当前盘数据块的校验数据不是存在当前盘而是交错存储的,每个数据块有了两个校验保护,所以RAID 6的数据冗余性能相当好。
但是,由于增加了一个校验,所以写入的效率较RAID 5还差,而且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更为复杂,第二块的校验区也减少了有效存储空间。

8、RAID 10级
把RAID 0和RAID 1技术结合起来,即RAID 0+1是磁盘分段及镜像的结合,结合了RAID 0及RAID 1的优点。
它采用两组RAID 0的磁盘阵列互为镜像,也就是它们之间又成为一个RAID 1阵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