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量和赋值

那么,在信息纷繁的代码世界里,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储存信息,让计算机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调用出你想要的信息呢?

你需要借助【变量和赋值】的力量,将繁杂的信息给一一“收纳”好。

这就是一个常见的“给变量赋值”的动作。在这里,name就是一个变量,这行代码的意思,就是把“千寻”这两个字【赋值】给了“name”这个【变量】。

回想一下,我们平时在收拾东西的时候,是不是会把散落各处东西放进不同的盒子里,并且做好标记?这样的“收纳”动作,能够让空间变得整齐,也更方便我们自己取用东西。

同理,计算机也是这么做的,它会把成千上万的数据放在不同的“盒子”里,这样才方便它存储和操作数据。

这个“盒子”在Python中被称为变量,你可以在这个“盒子”里放任何你想放的内容。

而这个往盒子里装东西的过程,在代码的魔法世界被称为【赋值】。

为什么打印的结果是第二次的赋值呢?

这就涉及到了变量的特点:变量之所以称为变量,是因为它保存的数据是可以随意变化的。

刚才我们讲,我们可以将变量当作一个盒子,你可以在这个盒子里放任何内容,但盒子都有它的最大容量,不能无限制地塞东西。

偏偏在代码世界里,盒子的容量又特别小,仅为1。所以当你需要放进新的东西时,只能寻找一个新的盒子。

在我们上面的案例中,第一行代码:name='千寻'表达的意思是:把千寻这个名字放到name这个变量“盒子”中。

由于,计算机是一行行自上而下执行代码的,所以当运行到第二行代码name='小千'时,变量“name”里存储的【’千寻’】就被替换成了【’小千’】。

所以,当运行到第三行print(name)时,我们打印出的结果,就自然而然的是小千了。

其实,不仅是千寻,名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有意义的,它帮助你“定位”自己,让别人能轻松地找到你。所以,人的名字不能乱取,同理,给变量的命名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。

变量的命名规范

对于变量的命名,我们可以遵循以下规范:

比如说,如果信息是姓名,那么变量可以命名为name;如果信息是数字,那么变量名则应该叫做number。

除了变量命名之外,还要注意的是:在代码世界中,赋值符号=不是左边等于右边的意思。仅仅表示赋值动作:把右边的内容放到了左边的盒子中。

代表左右两边相等的符号,是比较运算符==,虽然他俩长得像,但代表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意思,可千万不要搞混了。

虽然print()函数是最简单的语句,但其实,你往后要做的任何一个程序几乎都离不开print()函数的支持。

“人工智障小埋”:

命令思维——对计算机下“打印”的指令。